想要种植北方芍药切花?这些技术方法能帮你
芍药(Paeonia lactiflora)属于芍药科芍药属,因其花型雅致、品种丰富,从夏商时期至今一直为大家所喜爱 。在北方地区露地栽培芍药自然花期为 5—6 月,为迎合市场在春节时对鲜切花的需求,利用设施栽培,促成栽培芍药花期提前至早春,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,又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。该文总结切花芍药的栽培管理技术,以期为北方切花芍药设施促成栽培提供参考。
1 促成栽培技术
1.1 品种选择
为满足芍药在设施促成栽培条件下的鲜切花需求,综合切花品质、经济价值、抗病性以及对促成栽培的响应,芍药品种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:花茎有一定的硬度和长度;采摘后耐水养;花蕾圆润、完整且不易开裂;成花率高等 。以此筛选出适合北方地区设施促成栽培的品种有:早花期的‘大富贵’、 ‘荷兰红’、 ‘火焰’、 ‘珊瑚日落’、 ‘红色魅力’;中花期的‘桃花飞雪’、 ‘福至如归’、 ‘朱尔斯·埃利先生(兰富士)’、 ‘时刻鲑鱼’;晚花期的‘莎拉·伯恩哈特’等 。
1.2 温室条件
在晴天封闭温室 3~4 d,利用阳光、高温起到消毒杀菌、消灭虫害的效果。或喷施多菌灵 600 倍液、45%百菌清0.2~0.3 g/m 3 熏蒸 1 d 。北方温室墙体需加装保温材料,并配有放风口、滴灌、加温、除湿、补光设备等。
1.3 盆栽基质选择
定植盆规格应满足根系生长空间,选用上口径 38 cm、下口径 30 cm、高 40.5 cm 的 7 加仑花盆,添加 25 L 基质 。芍药根系不耐涝,为防止肉质根腐烂,考虑基质所需的透气性和排水性,将园土、草炭、椰糠、蛭石和珍珠岩按4∶2∶2∶1∶1 的比例混匀,同时混入少量水溶性复合肥制成基质,可加入少量多菌灵粉剂或用 500 倍液浇灌杀菌。
1.4 定植前筛选
切花品质受设施促成栽培选用植株品质的影响,应选择无病虫害、无机械损伤、3~4 年生、至少有 8 个健壮饱满的花芽、至少 8 根粗度大于 0.5 cm 的健壮根系。
1.5 定植前消杀
定植前用 50%辛硫磷 2 000 倍液和 70%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浸根 2 min,蘸根进行消毒杀虫 。
1.6 盆栽低温冷藏
芍药需要在生理上先休眠即完成春化,满足其需冷量后,再移动至温室内进行设施栽培。在低温冷藏条件下早花型芍药和晚花型芍药需要 40~60 d 才能满足条件打破休眠,生产上可利用赤霉素提前解除芍药的休眠状态,转至温室进行促成栽培。用生长素处理花芽可尽早到达雄蕊原基分化期,缩短促成栽培时间,早花型、晚花型芍药从休眠到开花需要 50~70 d 。
2 设施栽培管理要点
2.1 温度
芍药盆栽进入温室后应进行阶段式升温,温度过高或过低易造成叶片徒长、花败育。为促进根系恢复,0~7 d控制昼温 10℃~15℃,夜温 5℃~10℃;8~23 d 萌动期为满足芍药生长发育,控制昼温 18℃~20℃,夜温 10℃~15℃;现蕾期至采收前(24~44 d) 适当提高温度以利于提早成花,控制昼温 20℃~25℃,夜温 15℃~18℃,但不能高于28℃,以免造成茎秆细弱,降低切花品质 。
2.2 水分
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 60%~70%,在保障切花芍药正常生长的同时,防止水分过多造成肉质根系发生腐烂病变。进入温室培养后浇 1 次透水,到现蕾期之前,按照 15 d左右浇 1 次的频率;现蕾期至采收前,按照 3~5 d 浇 1 次的频率;当相对湿度低于 30%时及时浇水,忌积水。
空气湿度保持在 60%为宜,当湿度超过 80%,需及时开通风口进行换气,为防止冷害可用塑料布改变风向,防止冷风直吹芍药。湿度过大不利于芍药茎秆发育,且易引发病虫害。
2.3 光照
自然光照不足的情况下,不利于花蕾发育,有碍成花。萌芽 7 d 后,当自然光照时间不足 10 h 时,利用 250 W 高压钠灯对切花芍药进行补光,高压钠灯间距设为 3 m,以提高切花品质 。
2.4 肥料
芍药喜肥,萌芽后施磷钾肥,可与浇水同步冲施 0.2%磷酸二氢钾。展叶期可每 10 d 喷施钙肥、硅肥,可选择1%醋酸钙 +3%磷酸二氢钾,有助于提高花枝长度、花茎强度 。
2.5 激素
利用赤霉素、细胞分裂素、多胺等激素,解除芍药休眠,促进花芽生长分化,如浇灌 100 mg/L 赤霉素或 300 mg/L腐植酸,可在催花的同时保证切花质量 。
2.6 修剪
为提高花枝品质,使顶蕾获得的养分供给最大化,可在不同时期选择晴天对芍药进行修剪:萌发期应及时抹除弱芽,控制芍药萌发数量;茎叶生长期及时除去花枝上新萌出的侧枝;孕蕾期应及时疏去侧蕾、畸形蕾、败育蕾。修剪下的枝叶、花朵应及时清除,以避免病虫害发生。设施栽培为避免花枝因向光性弯曲影响切花品质,需定期转动盆栽方向 。
2.7 病虫害防治
北方地区设施栽培特点是空气湿度较大、温度较高、光照较弱、易发生病虫害,栽培管理应按照“预防为主,早发现早治理”的原则进行综合防治。及时通风避免空气湿度过大,加强补光,加大植株行距;选用健壮芍药,注重水肥管理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;利用粘虫板阻断病虫害传播,勤通风,勤观察,发现后立即清除病枝、病叶或病株,或选择安全高效的农药,搭配或交替进行喷施、熏蒸,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,减少发病率 。
2.7.1 病害。①芍药灰霉病。症状表现为当相对湿度较高时,染病部位出现灰白色霉状物。②芍药疫病。又称枯萎病,在设施栽培高温高湿且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,与灰霉病症状相似但不形成霉层,染病早期茎秆出现灰绿色油渍状病斑,随后变为暗褐色至黑色的边缘淡化的黑斑,若幼茎染病,整个枝条变黑,并形成大的溃疡面,根茎溃烂,整株芍药枯死。水渍状全褐色或黑褐色不规则状病斑多在下部叶片发生,然后叶片逐渐枯死。③芍药根腐病。染病部位为地下部分,根皮初期从黄褐色变为凹陷的黑斑,并向髓部蔓延,直至根系全部腐烂,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化、叶肉退绿,叶脉不褪色,后期叶片枯萎最终死亡 。④芍药白粉病。症状表现为出现白色粉状斑点,后期叶柄、茎秆上白粉连成片,覆盖整个叶片,白粉呈灰白色,叶片干枯萎缩,形成黑色闭囊壳,导致病叶黄化、光合效率下降,直至整个植株死亡 。⑤芍药叶斑病。又称红斑病,症状表现为初期叶片背部有绿色小凸起,后形成暗紫红色病斑,在设施栽培、湿度大时叶片背部形成暗绿色霉层,后期叶片扭曲干枯,影响光合作用。氮肥过量施加、种植密度过大、通风透光差可导致叶斑病病害加重。⑥芍药炭疽病。症状表现为叶片部分有中心灰白、边缘红褐色的病斑,随病情进展形成穿孔,茎秆和叶柄处出现红褐色凹陷,后呈条状溃疡,茎秆弯曲,当设施大棚内高温高湿时,轮状排列的分生孢子盘中有红褐色黏孢子团流出 。⑦芍药轮斑病。症状表现为叶片部分出现黄褐色或褐色的同心轮纹病斑,严重时可产生淡黑色霉层,叶片枯死。⑧芍药叶锈病。在开花期发生,感染症状表现为叶片背部附有淡黄至橙黄色的夏孢子堆 。⑨根结线虫。症状表现为芍药营养根上有质地坚硬的瘤根,内含白色线虫,影响根部营养吸收转运,进而造成地上部分矮化,影响成花。花期后叶缘变黄、失绿、叶片早落,导致芍药生长势减弱、花径变小甚至败育。可施用 15%涕灭威颗粒,每穴 5~10 g,每年 1次。为防止设施栽培过程中发生病害,提高切花芍药的数量和品质,可在芽萌发后,选用 50%多菌灵 1 000 倍液,10~15 d 喷施 1 次,为避免出现抗药性,采用 65%代森锌500 倍液和 70%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交替喷施 。
2.7.2 虫害。①蛴螬。症状表现为幼虫啃食芍药根系,导致地上部分变黄枯萎,设施栽培可浇灌 50%马拉松乳剂。②蚜虫。症状表现为蚜虫刺吸汁液、传播病毒,集中在新芽、嫰梢、花柄、叶片背面,引发茎叶片卷曲枯萎,甚至导致花朵败育、植株死亡。应及时喷施 40%氧化乐果 1 500 倍液或 20%灭蚜松 1 000倍液 。